在整理文字與心情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對這些東西真的很不上心。
東拉西扯地閒聊亂放,自己都不知道文章塞去哪裡。而且很豪爽地完全沒有備份。😆
整個把臉書當日記和家書在寫。
回顧自己寫過的東西,發現主題真的很雜。
有親子教養、婚戀兩性、歐洲生活、小留學生回憶錄、居家收納、生活美學、環保永續及Zero Wadte、食譜嘗味、身心靈覺察、自然療法保健、懷孕生產坐月子、華德福與體制內外教育的觀察、瑜珈體驗、練唱心得,也有一些芳療、藥草類的記事。(還有些雜七雜八的)
幾乎從未認真寫過的,反倒是我的本行:教育、古典音樂、鋼琴教學和演奏。😂
這才是我到目前為止的人生投注最多時間心神的專業項目。也許因為大多展現在工作鐘點裡,「下工」了反而不會特別去談論他。
其實可寫的除了科普級常識之外,還有教學和演奏的專門性知識。真的是小小眾主題,因為一般人怎麼會有興趣知道我怎麼教巴洛克作品的斷句或德布西和拉威爾音色及風格要怎麼區分著練出來。也不會想知道,背譜時要怎麼讀譜分析,還有每週練琴計畫該如何瑣碎制定,怎麼教學生練技巧和音樂性,怎麼培養比賽型學生與如何應對不練琴的佛系學生。😂
除非有人問及,我倒是知無不言,可以分享很多。好歹當時鋼琴教育碩士考試時,所有學術科與每項演奏、口試及論文答辯關卡,都是第一的成績畢業的呢。(驕傲撥頭髮)
曾想過,要不要加以分類,把比較有關聯的主題匯集在一起,再開幾個網站來紀錄,方便自己整理,也比較能幫助在特定主題需要參考的朋友們找尋。
但,想一想還是算了。我這麼疲懶的個性,現在一個私人帳號加一個公開專頁都照顧不來了,私訊信件已積欠二年沒回。(發抖+抱歉)
最後決定,暫時在文末加上#記號來分類,方便我自己紀錄就好。
以後有時間再慢慢整理到部落格上。
迷糊懶人最多也只能做到這樣了。(攤手)